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文化在现代社会交往中的作用-中礼记企业策划有限公司
Website Home

公共关系人员的社会交往,其动机并不是出于个人的需要,而是出于事业发展的需要。
社会交往是接触社会的各种途径的总称!
只有广泛地接触社会各界,才能获得丰富的信息,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信息源,创造事业发达的条件与契机!

在这种社会交往中,要注意以下禁忌:一忌画地为牢。

社会交往中最怕自己把自己禁锢起来,孤立起来,断绝同外界的关系。
闭目塞听,哪能谈得上广交朋友,信息灵通呢。
“信息源”通常来自于四方面:一是某些人物,如记者、身居重要岗位者等,他们或者接触面宽,或者容易掌握有影响的信息?

二是大众传播媒介,如书报、杂志、广播、电视等。
三是通过广泛地社会交往形成的信息网络?
四是分散于日常生活中的信息!
除第二条外,一、三、四条,都必须通过社会交往才能获得?

一个优秀的公共关系人员,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灵通人士。
画地为牢,是什么也得不到的?

二忌无知无礼。
对交往对象的有关知识知之甚少或知之不确,社会交往就很难进行;
有一则资料记载某记者采访影星费雯丽的遭遇!
这位记者因对费雯丽的艺术生涯一无所知,因而提出了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使这位著名影星大光其火,说是“不愿与这样无知的人交谈”;
这说的是新闻采访,一般的社会交往同样如此,交往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总是与双方共有的知识或经验有关!
交往时,倘若对对方及其工作、生活毫无知识,毫无经验,谈话很难引起共鸣,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就难免了。
无礼,主要指不懂社会交往中的各种礼节!
对方可能因此而中断交往。
社会交往中礼节很多,例如,找人时要先轻轻敲门,得到允许后才进去,以免造成尴尬局面,对人说话不可用质问式的语言,等等?
三忌乱拉关系?
乱拉关系,是一种腐败的作风,它通过危害社会公众的利益,为个人或小集团牟利。

它使用的手段很不光明,往往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私下交易,通过出让集体的利益来使个人得到好处,有的甚至采用行贿等不法手段。
乱拉关系的目的和手段同公共关系的原则是完全对立的!
公共关系所考虑的,是本组织的长远目标,树立起社会接受和喜爱的形象;
其基本工作方法是在公开事实真相的基础上进行双向沟通,以获得对方的了解和支持!

而且,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知识的软管理科学。
把拉关系和公共关系混为一谈,多数是因对公共关系这门新学科的无知而产生的误解,也有的是以开展公共关系为名行拉关系之实。
但不论有意无意,其结果都是使公共关系庸俗化,败坏公关工作和公关人员的名声;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外诸多大企业家产生过重要影响。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在借鉴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同时,还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5000年优秀传统思想中,吸取其精华,创造性地应用于企业管理中;

我们的祖先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

古人为什么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呢。
道理就是做事先做人。

做事先做人是为人处事、工作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
人生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如果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你就容易成功?
刚柔——企业管理的方法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传承过程中,一直提倡“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其精髓是为人处世随和谦让,当刚则刚,当让则让,绝不是匹夫之勇,这是一种心胸豁达的思想境界;
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太过尖锐的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
犹如一块巨石落在一堆棉花上,棉花不仅毫无损伤,相反,刚硬的石头反被棉花简单地包在其中?
以刚克刚,两败俱伤。
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性格刚烈之人,其情绪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失去理智。
可以设想,失去理智的人不可能做出合情合理的事情。
和谐——企业旺盛的宝贝和气生财,关键是一个“和”字。

必须强调,和的重要性决不仅仅表现于能够生财,而是渗透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纵览古今,凡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世态度?
而度量狭小者,不仅于他人没有好处,就是于己也是没有好处的!
历史上睿智的哲人曾证明过,像庞涓那样忌贤妒能的小肚鸡肠者,最终兵败马陵道,贻笑天下?
中国历史上的蔺相如,为了社稷长治久安,三让廉颇,终使廉颇心悦诚服,著名京剧《将相和》所反映的就是他们间的故事,千百年一直被世人称道。
商场上的和还有得与失之意,和是前提,得失是目标?
在和的前提下,双赢才是好生意,单赢的生意无法长久,无法壮大!
单赢是短和,是假和,是表面的和,是伪装的和,这种类型的和,眼前看是赢了,从本质上看是彻底地输了,输在诚信,输在德行?
方圆——企业对外的形象“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这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送给儿子的座右铭。
它的意思是说为人处世应该像铜钱,外圆而内有方孔!
外圆内方,不是虚伪圆滑,是中国几千年优良传统积淀而成的人文精粹,是中国最具有社会良知的人格体现?
“圆”,代表着曲线,从视觉上就具有美感。
圆可以减少阻力,代表着顺畅!
我们在职场工作,同事间常会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处理意见不一致,如果无原则地争个你高我低,必然大伤和气;
相反,如果我们待人和若春风,时常换位思考,用微笑去面对分歧,反而会赢得同事的信任。
“方”,是人格的独立,“方”是情操的独守,“方”是自我价值的健全实现,“方”是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
棱角分明,代表着踏实稳重!
坚定执着,应该成为我们的工作态度!
中庸——企业定位的根本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的精髓;
孔子说:“中也者,天下之大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孔子所阐述的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认为它会使天地之间所有的人们各就其位,各得其所;

万物生长,一片繁荣景象。

松下作为日本企业之首也非常推崇中庸之道,认为提倡中庸之道,就是提倡以诚、以宽、以礼待人。
不偏听偏言,而以社会利益为重,高瞻远瞩地、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

5月1日。
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经过斗争,终于赢得了胜利。
1889年7月14日,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在法国巴黎举行!
大会通过了法国代表拉文的提议,把5月1日定为“国际示威游行日”,亦称“劳动节”。

1949年以后,我国规定5月1日为劳动节。

如今每年劳动节,全国放假7天。

许多单位召开表彰会、庆功会,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
不少地方举办游园会,张灯结彩,欢庆节日!
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北京13所高校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帝国主义列强侵犯我国领土,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
为了纪念学生的爱国运动,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1949年12月,我国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此后,每年5月4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青年都要以举办报告会、演讲会、文艺晚会等形式,纪念“五四”运动,欢度“五四”青年节;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发生过一些变化或改进,但它始终对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
做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样式,礼仪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自然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我们对此应保持清醒的认识,进行扬弃,使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中华古国曾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就制礼作乐,后来经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仪礼》、《周礼》、《礼记》等礼乐文化的经典被先后列入学官,成为古代文人必读之书;
礼仪是“礼”的重要组成部份之一。
中国的“礼乐射御书数”传统六艺中,“礼”字第一,充分说明了中国人重视礼仪的传统;
《论语》上有一则故事,孔子警告儿子孔鲤说:“不学礼,无以立。
”意思是:如果不学礼的话,是没有办法立足的?

”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指出,做儿女的,从小时候起,就应熟习在不同场合的各种礼节,学习礼节仪文之事。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古训”、“家训”、“学规”中,也都有大量的关于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规范?
人与人交往,如何称呼对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都有礼的规定;
即使是吃饭,也应该在举手投足之际显示出自己的修养,称之谓食礼;

行为合于礼,是有修养的表现,反之则不能登大雅之堂。
现在的很多人忽视了对做人应懂得的基本礼仪规范的学习?
人们把那些在礼仪上不拘小节的人,认为“潇洒”。
把身穿奇装异服,口讲粗话的人,认为“有个性”。

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吃没有吃相,穿着邋遢,见了尊长连个招呼都不打,麻烦了别人连句感谢话也不说,在公共场所目无他人、任意所为,这都是没有修养的表现。
其实,礼貌、仪表、风度是反映一个人文化素质和修养高低的重要方面?

《礼记》中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是语言的有无,而是礼,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令人汗颜的是,现在的韩国和日本继承了些许礼仪规范,人们还比较重视使用表示敬意的雅语和举止,但在其发源地中国却被视为所谓的“四旧”和“封建礼数”而遭到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