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师重道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礼记企业策划有限公司

Website Home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

它使人陶冶爱国情操,从小树立爱国爱民的志向。

让人孝敬父母,对长辈心存孝心。

让人仗义疏财,尽力帮助别人。

它感化了身边的一切,让人明白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美德,诸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

助人为乐者,予人乐也予己乐,帮助困难中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过后看着别人那挂满笑容的脸,自己心里何尝不欣慰呢;

又如雷锋的事迹,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中一朵艳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

雷锋精神融会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以极大的凝聚用汇人全国人民的精神世界里。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可以从“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谈起!

一、仁爱孝悌二、谦和好礼三、诚信知报四、精忠报国五、克己奉公六、修己慎独七、见利思义八、勤俭廉政九、笃实宽厚十、勇毅力行八个字:忠、孝、诚、信、礼、义、廉、耻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

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2、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闻鸡起舞这个小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

”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

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成语“闻鸡起舞”由此而来,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同学们,我们现在正处于掌握知识的黄金时期,学校和老师为我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少壮不努力,老大空伤悲”,就让我们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也像祖逖和刘琨那样,学习“闻鸡起舞”的精神,从小立志,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而奋斗。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我们就被奉为“文明礼仪之邦”,这些都得益于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1990年,教育部就提出了要研究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在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加快了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进程。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很丰富的内容,这也是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问题,要想真正做到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就必须要坚持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活动,虽然中华民族历经了五千多年,很多传统的道德思想已经有些落后,但是在这些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探索,就能够得到很多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美德?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加强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更是要紧紧抓住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不放松,要始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之上,继承传统美德,发扬创新精神?

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道德,这些道德规范可以继承,并且可以对其进行创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括:优良的道德品质,优秀卓越的民族精神,刚正不阿的崇高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和较好的民族传统习惯等。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

因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国家治理、社会安定以及个人发展等诸多方面,所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贯彻和发扬,就要始终坚持:第一,要始终热爱自己的祖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要时时刻刻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

第二,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个人利益固然重要,但是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要首先考虑集体利益,再考虑个人利益?

第三,在跟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精神,做到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关心他人以及爱护他人!

第四,在个人修养方面,要做到对人宽容接纳,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别人。

道德是现实社会和历史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源自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延续!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利于帮助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协调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道德结构的不断发展,我们要适时地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进行创新,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加适应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建设的发展要求,同时也能够促进人们更加注重传统美德的作用,让人人都得以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现实生活中不履行扶养义务、遗弃家庭成员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

这种行为不仅应该受到道德舆论的谴责,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遗弃没有独立生活的被扶养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这里的“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是指不具备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需要他人照顾的人,包括年老、年幼、患病、因事故伤残等原因而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

而“遗弃”,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等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在法律上负有扶养的义务而且具有扶养能力而拒绝扶养的行为!

构成遗弃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负有扶养的义务!

至于哪些人负有扶养义务则要根据法律的规定来确定;

《婚姻法》第二十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

”据此,夫妻之间负有扶养的义务。

《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教育抚养的义务?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据此,父母对未成年的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子女对于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都负有扶养的义务?

第二,具有扶养的能力;

如果负有扶养义务的人本身没有扶养能力,那么法律不可能强行其履行扶养义务?

第三,没有实际履行扶养义务;

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就构成遗弃。

本案中,刘老汉的三个子女都负有扶养义务,也都具备扶养能力。